母亲的恩情 (语文 二年级)
[教材简解]
《母亲的恩情》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4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。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,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《游子吟》,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,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。表现了诗人热爱母亲,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。同时,教育学生从小体贴、孝敬父母,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[目标预设]
1.认识本课生字,学会本课2个生字“恩、补”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2.能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《游子吟》。
3.理解《游子吟》的意思,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,教育学生从小体贴、孝敬父母,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[重点、难点]
1. 通过朗读课文,感受诗人热爱母亲,不忘母恩之情。
2. 理解《游子吟》这首诗的意思。
[设计理念]
以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,借助音乐、图片、表演等辅助手段,让学生进入情境,进角色,动真心,吐真情,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。品读古诗《游子吟》,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反复品味,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,收获一份思考,化为一种行动。
[设计思路]
心理学研究表明,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,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,他们认识世界会更生动,更丰富,更深刻。因此,这一课时,我以“情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,安排“歌曲先行,引出课题”“初读古诗,随文知恩”“情感迁移,学诗感恩”“学习生字,课后延伸”四个板块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,抓住重点词句,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,懂得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。
一曲《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》可以立马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,由此引入课题,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,为本课教学奠定情感基础。古诗《游子吟》其实孩子们早就耳熟能详,所以可先由古诗入手,带动文本的学习。课文的插图精美而又简洁,对文本起到很好的诠释作用,直观性更强,不容忽视。再由图引文,做到过渡自然,逐步深入。在诗与文、文与图的错综交融中,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,唤醒对母亲的爱,并尝试表达爱,让爱流淌在笔尖。
最后,安排了2个生字的学习,并要求孩子们回家通过背古诗、送卡片的形式向妈妈当面表达爱。
[教学过程]
第一板块:歌曲先行,引出课题
(欣赏歌曲《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》)
1.孩子们,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那就是对孩子无私的爱,千百年来,什么都在改变,不变的只有这浓浓的母爱。现在让我们走进第9课,一起去感受母亲的恩情吧!
2.齐读课题:母亲的恩情。
3.母亲的恩情就是指那无私的爱,让我们再次慢慢地、深情地读出课题。
第二板块:初读古诗,随文知恩
1.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,他把对母亲的敬爱与思念都凝聚在了《游子吟》这首诗里。(出示:《游子吟》古诗)
2.生自读。指名读,评价。齐读。
3.这首小诗是什么意思呢?下面,让我们一起品味课文,细细体会。请打开课本,翻到第9课。
在课题旁有一幅插图(出示:缝衣图)就是这幅,仔细看看,说说你看到了什么。指名说。
4.课文的第1小节就表达了这幅图的意思,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第1小节,看看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。(出示:第1小节内容)
指名读第1小节。
说说这一小节中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。(出示:夜深了……)说说为什么。指导朗读:能通过你的朗读体现你的感动吗?
深夜,母亲还在缝衣。(板书:深夜缝衣)
你们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吗?(在古代,有一种民间风俗,家里有人出远门,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,做得针脚细密,人就会早早归来,反之回来得就晚。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,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。)
所以,虽然,油灯昏暗,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可——(读:夜深了……)
孟郊即将远行,母亲将自己的不舍、盼望全缝进了衣服,所以——(再读:夜深了……)
夜深了,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。她想,引读:(出示:她想,孩儿这次外出,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……)
这真是:
(出示: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)
游子:出门远游的人。 意恐:担心,害怕。(理解词语)
课文中谁是这个游子?又是谁在担心、害怕?担心、害怕的是什么?
读诗句,读出母亲的担忧。
5.母亲的恩情不仅表现在她的行动上,还体现在她的语言上。请小朋友自己读第2小节,看母亲说了些什么。(出示:第2小节内容)
指名读第2小节。
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,说了什么?(出示:母亲的话)
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!谁来当这位万分不舍的母亲?(评价:一句话一颗心,这就是母亲的叮咛,谁再来读?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,这就是母亲的嘱托。是呀,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——)
听着这叮咛这嘱咐,孟郊已经说不出话,只是——(出示: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。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,眼睛湿润了。)
齐读第2小节。(板书:清晨送儿)
第三板块:情感迁移,学诗感恩
1.带着母亲的叮嘱孟郊上路了,(出示:孟郊上路图)一路上,孟郊感溉万千,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,用“——”划出孟郊看到的,用“ ~~”划出想到的。
2.交流自读情况:
(出示:太阳出来了,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。)
看到此情此景,孟郊想到了什么?学生交流。
出示:母亲的慈爱,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?沐浴着阳光的小草,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!
母亲的慈爱,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?换个说法。
(出示:第3小节内容)齐读第3节。
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,写下了这句诗(出示: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)
理解:
寸草:小草。比喻游子。
三春晖:春天里太阳的光辉。比喻母亲的恩情。
3.沐浴着母爱的孩子,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!母亲的恩情我们永远报答不了,也永远铭记在心。孟郊更是如此。(出示最后一小节)齐读最后一小节。(板书:吟诗报恩)
4.小朋友们,让我们再跟随孟郊回到临行前的那一夜。(出示:游子吟)
夜深了,油灯忽明忽暗,母亲揉揉酸涩的眼睛,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儿子的衣服,女生—— (齐诵《游子吟》)
清晨,母亲送儿送了一程又一程,一直送到村外,还不住的叮咛早回来,男生——(齐诵《游子吟》)
后人将《游子吟》谱写成了歌曲,让我们一起来欣赏。(播放歌曲《游子吟》)
5.母亲爱孩子可以不辞辛苦,不惜生命。我们又该怎样做呢?据说小乌鸦长大后,当母亲老了飞不动找不到食物时,他就四处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母亲,回报母亲。一直到老乌鸦死去。这就是乌鸦反哺。动物尚且如此,更何况我们人呢。更应该懂得——(出示: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)齐读。
6.不知大家此时是否想到了一年级所学的几个成语——(出示: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情深似海 恩重如山)
7.此时此刻,你想对妈妈说什么?可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,可以为自己以前犯的小错误向妈妈道歉,还可以告诉妈妈你以后要做个什么样的孩子。
生写话。
组织交流。
第四板块:学习生字,课后延伸
1.看到你们这么懂事,有2个生字宝宝想和你们交朋友,愿意吗?
学习生字“恩”:
(出示:恩)好好看看这个生字宝宝,谁来帮他做个自我介绍?(读音,上下结构,上面是因,下面是心,部首,部件笔画位置)
师范写,因为母亲的爱比天高,似海深,所以我们要牢记心间。
生在语文书上描红。
能给“恩”找找朋友吗?指名说。
出示:恩情、恩爱、知恩图报,认读。
生在《习字册》上把“恩”描2个,写1个。
学习生字“补”:
(出示:补)母亲把她的爱一针针一线线缝补在我们的衣服上。能给“补”做个自我介绍吗?
师范写,提醒是衣字旁。
生描红。
给“补”找朋友。
出示:缝补、补丁、补课,认读。
生在《习字册》上把“补”描2个,写1个。
2.评价书写的生字
自我评价,同桌评价,老师评价。
3.课外延伸
孩子们,今天回家就把《游子吟》深情地背给妈妈听,把卡片送给妈妈,向妈妈表达你的爱,好吗?老师相信,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。(播放《感恩的心》)
用户登录